close

IMG_1983

請大家先思考一個問題:『漢斯的妻子罹患罕見疾病瀕臨死亡,唯一的希望是某位藥劑師開發的新藥。此藥成本為 200 美元,而藥劑師所開的售價為 2000 美元。漢斯想盡辦法只籌得 500 美元,於是他請求對方讓妻子先吃藥再支付未繳清的費用,但藥劑師拒絕了。在這個情況下,漢斯決定闖進藥劑師的房間裡偷藥。』那麼請問:漢思的行為是對還是錯呢?

 

以上這個經典問題被稱為『漢思偷藥的兩難』,屬於『道德困境』的一種,由心理學家 Lawrence Kohlberg 首次提出。

 

對於這個問題,相信大家心中都有各自的想法。然而,如果我們深入思考,就會發現這類問題其實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。無論支持哪一種觀點,人們都可以給出一套合理的說法。因此,本文的主旨絕不是討論題目中的偷藥行為到底是對還是錯,而是透過這個例子向大家傳達一個概念:以上問題(以及許多類似的議題)之所以能引發爭論,純粹是因為我們想要強行將漢斯的行為歸類到簡單的『對』或『錯』之中。然而實際上,世上大多數的事情都很複雜、具有多個面向,並且能用完全不同的角度來解讀,因此根本不能用單純的對錯二分法來分類(有些事情是『部分對、部分錯』、有些事情的對錯會『隨著觀點的不同而變化』、還有些事情則是根本就『沒有對錯』可言)。

 

類似的例子還有很多,如:『醫生該不該救殺人犯?』、『某黨候選人是否是個騙子?』、『夫妻吵架到底誰有理?』等等,上述這些問題全都無法劃分出清楚的對錯。但遺憾的是,我們的腦袋總喜歡以簡化的方式來思考和看待事情(或許是因為短期記憶空間不夠、又或者人類尚未演化出能掌握複雜邏輯的大腦),也因此人們習慣創造一些簡單、虛構的類別框架(如:『對』與『錯』)來替各種人、事、物分類(或者說:貼標籤)。

 

以上就是我們所說的『分類謬誤』。它在生活中經常發生,同時也是許多衝突和爭議的主要導火索。

 

事實上,『分類謬誤』造成的爭論絕不僅限於對錯問題而已!舉凡有分類的地方都有機會看到它的蹤跡。『蕃茄是水果還是蔬菜』就是一例(『水果』vs.『蔬菜』),『勞資衝突』也是(『勞方』vs.『資方』),還有『階級鬥爭』(不同社會階級)、『政黨惡鬥』(不同政黨)、『宗教戰爭』(不同宗教)和『種族歧視』(不同人種)等等,這些全都是由分類謬誤造成的。甚至,許多所謂的學術問題其實也只是由『分類謬誤』所產生的假命題而已!『眼蟲到底是動物還是植物』(『動物』vs.『植物』)、以及『病毒到底是不是生物』(『生物』vs.『無生物』)就是兩個最簡單的實例。

 

分類謬誤會產生以下問題。第一,當我們硬要把一個高度複雜的東西分到某個過於簡化的類別中時,就有可能發生觀點的不一致(因為各種原因,不同人可能會把相同的東西歸到不同的類別中),進而導致衝突的發生。舉例而言:假如 A 認為漢斯不需要為偷藥行為負責,但 B 持相反意見,那麼矛盾就發生了,兩人可能因此而展開辯論。

 

第二,由於我們用來分類人、事、物的類別經常是虛構的、缺乏物理上的客觀性(如:『對』和『錯』就是兩個人為定義出來的概念),因此和分類謬誤有關的爭議往往很難平息(因為沒有標準答案)。拿漢斯的例子來說:『對與錯』本身並非客觀的存在,所以你所認知的對錯可能和我的不一樣(換句話說,我們評斷對錯的標準不同);於是,我們對漢思偷藥兩難的回答可能有很大的不同,且彼此都無法說服對方自己的想法比較正確(沒道理我的評斷標準比你的更正確,反之亦然)。

 

第三,當某樣東西被分類(貼上標籤)以後,人們便不再關注它(或他/她)的本質,而是傾向以對該標籤的固有印象來進行思考。以選舉為例,我們經常可以看到:無論 A 黨候選人的政見有多好、多合理,與其敵對的 B 黨候選人都會持反對意見,反之亦然。為什麼會這樣呢?這是因為兩黨的候選人都為對方貼上了『敵人』的標籤;而一旦標籤貼上了,他們就陷入了分類謬誤中,從此不再關心對方到底說了什麼 — 『總之,敵人說的話一定是錯的,所以我必須要反對它。』

 

與他人爭吵前,不妨先停下來想一想:這場爭論有意義嗎?我是否被分類謬誤給誤導了?

 


現在,我們已經意識到分類謬誤的危害了。那麼,該如逃離它的魔爪呢?以下是一些建議:

 

1. 練習不要用標籤化的思維來看待人、事、物。例如:比起某句話是不是『敵人』說的,我們更應該去關心這句話到底有沒有建設性;搞不好敵人說的話也能對你產生幫助?

 

2. 如前所述,很多分類(例如:階層、政黨、宗教等)其實都是虛妄的、是人為定義出來的東西,且每個人所採行的分類標準可能都不一樣。意識到這一點以後,也許你就會發現:為這些事情爭論其實並沒有太大的意義,因為它們根本就沒有標準答案。

 

3. 確認別人的分類標準是否和你的相同,並學習接納不同的分類標準。以道德兩難問題為例,每個人對於是非對錯的道德標準本就存在些許不同。對此,我們實在沒必要去說服別人:自己的觀點比較正確。反之,多聽聽他人的想法、從其它的角度思考思考問題,也許你會發現一個嶄新的世界。


話雖如此,不過把東西分類或貼標籤是人的天性,恐怕我們短時間內很難改變自己的行為。在此只希望大家:當下次與他人發生爭執前能先停下來想一想:這場爭論有意義嗎?我是否被分類謬誤給誤導了?也許,這能幫助你避開一場無謂的衝突也說不定!

 

---------

 

希望本文的內容能對大家有幫助,也歡迎在留言處分享自己的看法。另外,可以按下最右邊的紅色按鈕使用我們的服務【鍵多識廣】和【鍵盤萬事屋】喔!

 

若您覺得我們的文章或回應確實對您有幫助,請幫忙點個廣告支持一下,感激不盡!

 

最後,感謝大家的耐心閱讀。
祝,心想事成!

arrow
arrow
    創作者介紹
    創作者 鍵盤諮詢室 KCR 的頭像
    鍵盤諮詢室 KCR

    鍵盤諮詢室 KCR

    鍵盤諮詢室 KCR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